城厢镇村(社区)“两委”班子法治素养提升 助推良法善治——走进央视《今日说法》
9月25日,中央电视台一套《今日说法》栏目以《无人继承的房屋》为题,对城厢镇府东社区一起指定遗产管理人纠纷依法审结的案例进行了报道。在该案中,府东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依法履职、为民服务,在利害关系人的认定、遗产管理人的指定等关键节点前置法治思维运用、提升法治保障能力,助推良法善治落到实处,为最终法院判决夯实了良好的法治基础。
案情回顾:居住于城厢镇府东社区的杨某梧与杨某本姐弟两人,父母去世,无兄弟姐妹,无配偶无子女;且杨某本为聋哑人,生活不能自理,与杨某梧共同生活。后杨某梧身体出现不适,担心弟弟日后生活无人照顾,遂找到府东社区请求商议赡养问题。府东社区按其本人意愿,联合相关部门召集会议,并积极寻找姐弟相关亲人,会上杨某本本人表达意愿由其奶娘之孙顾某芳、顾某元、顾某其三人照顾日后生活,双方达成一致意见。2014年杨某梧去世后,顾某芳、顾某元、顾某其三人尽心照料杨某本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
府东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参与、协调老人生活问题,每周派专人上门看望、了解赡养情况,并前置告知三兄弟保存必要的赡养证据。留存下来的厚厚的赡养记录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成为日后利害关系人认定的重要一环。2017年10月杨某本因病入院治疗,直至2021年1月在医院去世,期间,顾某芳等三人轮流探望、陪护,并负责处理住院期间的医疗费、伙食费等,杨某本去世后的丧葬事宜由顾某芳等三人操办。后顾某芳等三人向法院申请指定365足球比分市民政局为杨某本的遗产管理人,法院认定对被继承人尽到主要扶养义务的申请人,可以作为利害关系人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丰富了民法典第1146条“利害关系人”的内涵,有助于推动完善遗产管理人制度。同时,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扶残救济的善良风俗具有积极意义。
“强基工程”助推良法善治。府东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以大见小,以小入微,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前置法治思维运用、提升法治保障能力,以积极的态度促成了典型案例的妥善解决。近年来,城厢镇围绕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法治素养提升“强基工程”,通过搭框架、筑基础,答好法治素养“理论题”创新开设城厢镇“一件事一学法”微课巡回班,通过梳理村居工作难点,聚焦具体业务实践,从“大框架”细化到“小切口”,紧盯“拆违整治”“社保审批”“法律援助”等“一件事”,在业务指导中加强常用法律法规学习,全方位增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依法治理能力。
抓节点、融合力,答好用法实践“应用题”。创新打造城厢镇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任前“五个一”法治培育体系,出台制度文件,围绕村(社区)履职履约具体内容,结合法治素养提升正负面清单,在源头上给“两委”班子成员“拎重点”“学关键”,为做好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走好任前第一步。加强业务融合、人员协同,提升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与法律明白人、老娘舅调解员互联互动整合律师、调解、法援等资源力量优化依法治理内循环,组织开展“两委”班子成员、法律明白人业务公开课,成立律师聚智团、调解聚能团、法援聚心团等培训团队,赋能提升基层法治队伍社会治理能力,形成全业务融合效应。
显成果、有亮点,答好治理实效“压轴题”。充分凸显村居地理、人文、治理特色,伟阳社区、电站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成功打造“励金图治”等示范小区标杆,以睦邻楼道、议事文化、环境提升等典型案例为挖掘,展现物业、业委会、业主法治小区治理亮点。新毛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搭建“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群众广泛参与治理机制,通过援法议事会达成教师楼屋顶翻修方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打造多元调解“综合体”。
城厢镇通过聚焦关键节点、立足赋能增效、提升有效转化,认真答好“三道题”,做优做实“两委”班子成员法治素养答卷,助推良法善治落到实处,全面提升群众法治幸福感。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